安徽省鳳陽縣棗巷鎮:生態養殖助增收 特色產業促振興
發布時間:2023-04-17 16:13:13 | 來源:中國網 | 作者:焦亞男 | 責任編輯:張袁近年來,安徽省鳳陽縣棗巷鎮立足生態資源優勢,在生態特色種養殖上做足文章,典型示范帶動,不斷優化全鎮產業布局,引導農民發展稻蝦連作、淡水珍珠、鴿子、肉牛等特色養殖,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。
當前,全鎮特色養殖產業已呈現出“百花齊放”的良好態勢,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。
稻香蝦肥“錢”景好
棗巷鎮“稻蝦連作”示范基地位于該鎮張王村保莊圩南,交通便利,占地1000余畝,是標準化“稻蝦連作”千畝示范基地?!暗疚r連作,優勢在于肥藥雙減,實現了生態綠色循環種養?!睏椣镦倶s軒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說,“采用稻蝦連作生產模式,一年收獲兩季龍蝦,每畝純收入2000元左右;一季有機水稻1000斤,由于是綠色無污染種植,按照每斤價格在1.5元,每畝年純收入可達5500多元?!?/p>
規?;菢藴驶a的前提,近年來,該鎮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,按照“企業+基地+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,切實將水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。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,積極穩妥地發展稻漁綜合種養。開展水稻秸稈還田利用,促進稻田地力修復。充分利用稻田的天然餌料,科學確定投喂漁用飼料,嚴格控制投喂量。通過規?;?、標準化生產,提升稻米品質,促進稻蝦綜合種養主產區生產、生活與生態協調發展。
小珍珠串起新生活
棗巷鎮牌坊村坐落于淮河沿岸花園湖畔,與五河縣、明光市交界,為“雞鳴三縣之地”,當地村民多靠養殖“土雞”增收。為了解決人均土地少、勞動力人員外出多、內生動力不足和集體經濟薄弱的難題,實現好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,村黨支部多方尋找適宜當地的產業發展“良方”,做出了揚長避短“走出去、引進來”決定,結合本村擁有眾多沿湖低洼地的實際,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,選擇發展淡水珍珠養殖產業,盤活了村里閑置水面,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,實現了在家門口持續增收。
到2022年6月,全村已有淡水珍珠養殖水面650畝,吸引20戶村民加入珍珠養殖的隊伍,全村依托淡水珍珠養殖可實現產值1900萬元,開啟了紅紅火火的幸福新生活。
小鴿子揮動金翅膀
走進棗巷鎮張王村,“鴿”聲陣陣,一排排鴿籠整齊地排列著,正是養殖戶趙娟娟的養殖大棚。該大棚主要對市場銷售乳鴿和鴿蛋,目前,鴿子存欄量為3000對種鴿,大棚占地約3畝。
“我們給鴿子投喂的都是豌豆、高粱、小麥、玉米等雜糧,這樣喂出來的鴿子的肉蛋白含量高、脂肪含量低,肉質細膩,口感更鮮美?,F在每對種鴿會帶兩到三只小鴿子,為了保證肉質口感,乳鴿在一個月之內都要出欄,目前市面上乳鴿根據品質和重量能賣到40到50元一只,鴿蛋一顆能賣到5元。去年年收入近25萬元”養殖戶趙娟娟對自己的養殖大棚前景充滿了信心。
近年來,棗巷鎮探索實施“種養產業鋪路、特色產業拓路”的產業發展模式,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,幫助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、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銷售,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,壯大村集體經濟,實現了在家門口持續增收。
小牛犢“犇”向振興路
走進棗巷鎮車楊村,村民車志好利用農閑時間搞起來肉牛養殖,在他的牛棚里,幾十頭膘肥體壯的育肥牛和基礎母牛悠閑地吃著草料。
家人們正在添料、清掃,忙得不亦樂乎。車志好介紹他養牛的成本不算高,把種植的玉米、水稻秸稈做成飼料來育牛,牛產生的糞便再施用到地里,既環保又省錢,實現了就地“消化”。他還表示自己以前只是零星散養小戶,趁著縣上鼓勵發展特色種養殖的政策東風,購進了一批肉?!,F在肉牛存欄量達到了30多頭,一年的純收入基本上在十幾萬元左右。今年準備再改建一下養殖圈舍,擴大養殖規模。
據了解,在鳳陽縣棗巷鎮像這樣的小規模養牛戶還有幾十戶,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是富。養殖戶們把自己的養殖經驗分享給左鄰右舍,形成了“一戶帶多戶、多戶帶全村、一村帶多村”的牛產業經濟,蹚出一條肉牛養殖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之路。
鄉村振興,各美其美。棗巷鎮瞄準市場需求,因地制宜,按照“一鄉一業、一村一品、一戶一策”原則,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,加快形成規模效應,推動農業轉型升級。
從“一枝獨秀”到“百花齊放”,該鎮始終積極探索實踐,充分發揮產業“領頭雁”作用,不斷挖掘鄉村多元價值,鼓足群眾的“錢袋子”,形成頭雁引領、群雁齊飛的模式,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、開花結果。(圖/文 焦亞男)